图据大象网
近期,河南小麦丰收季遭遇严重“烂场雨”,部分地区小麦出现了倒伏、发霉、穗发芽等现象。小麦种植户损失有多大?有农户表示,湿麦5毛钱一斤,一亩地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块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农户称湿麦5毛钱一斤
亩收入只有五六百块钱
5月30日,驻马店市泌阳县种粮大户王先生介绍,自家小麦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往年,收割后的麦子会经晾晒再统一卖给粮食收购商,干麦一斤能卖到1.2元-1.5元,“本地没有烘干厂,现在这个湿麦只能拉到镇上卖掉,有人统一收购,5毛钱一斤,一亩地也只有五六百块钱。”
宋先生是南阳市桐柏县的种粮户,今年种植的60多亩麦地经过连续雨水浸泡,大部分麦子出现了发黑发芽的情况。趁着雨歇间隙,宋先生已连夜将所有的小麦收割完毕。据他介绍,由于本地没有烘干设备,自己不得不将刚收割的麦子装车运往40多公里外的唐河县某烘干厂售卖,“卖不上价钱,刚开始是卖0.55元/近,后来是0.5元/斤。”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家住周口的杜先生介绍,往年好麦子都是按照指导价收购,一般看水分定价格。去年他家亩产千斤左右,能卖到1.25元一斤。今年他表示:“芽子麦能给到5毛一斤就不错了。”
一位唐河县微博网友表示,“今年我家9亩地的收成。家里只有爷奶在家,所以收完麦子直接拉到街上的粮场卖掉了,价格是五毛多一斤,总收入四千多,其中化肥两千左右,种子是自留种,不过收割机是一亩50元,所以这一季麦子收入是多少呢?”
烘干企业火力全开
公路等公共场所可晾晒小麦
据大象新闻报道,南阳唐河湿麦应收尽收,内烘外调齐头并进。唐河县志炜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党国玉表示,5月30日到31日收3000吨了,24小时不停,一天烘干800吨。
党国玉告诉记者,现在的收购量比下雨前多了两倍。收购现场,公示牌明码标价,根据干湿度、发芽受损程度每斤小麦收购价0.55元到0.85元不等,而正常小麦国家保护收购价是1.17元。有村民表示,这个价钱还是可以。
图据大象网
这两天,由于抢收比较集中,售粮也很集中,大量小麦涌来,烘干耗时又比较长,唐河本地的烘干设施已经不够用,他们除了让烘干塔马力全开外,还调来不少大卡车把湿麦子卖往省外。目前,省外的烘干设施基本处于空置期。
5月30日,经河南省政府专题研究决定,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同时,河南省有关部门已经通知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
对于小麦晾晒的问题,除机器烘干外,还有农户到公路等场所晾晒小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河南省政府允许农户到公路、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晾晒小麦,同时也会提供晾干设备,协助农户晾晒麦子。
唐河县数公里县道成为晾晒场,极目新闻记者驾车经过张苍线县道唐河段时看到,沿路村民的家门口都铺满了小麦,县道两侧的车道上也堆满了晾晒的小麦,小麦呈长方形铺开,延绵数公里。沿路的一处村委会也敞开了大门,让村民进院内晾晒小麦。
记者用手捧起一把小麦,触摸时感觉小麦比较潮湿,有点粘手,有发芽现象。至于要晾晒几天,村民们也无法预估时间。“趁着有太阳赶紧多晒会,需要几天,还得看天气情况。”一位正在晾晒小麦的村民说。
河南省相关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减少损失
据财联社报道,针对连绵阴雨天气导致的部分地区小麦发芽、发霉等情况,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受灾农户进行帮助扶持。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现在出台了十项相关措施,同时也在积极地给国家写报告写申请,希望能得到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目前我们已经拿出了两个亿资金来对小麦烘干进行补贴,但是还有一定缺口。目前本地烘干设备有4600多台,我们已经全部调用,粮食部门、供销社还有中储粮的一部分烘干设备我们也会紧急调用。”
对于农户经济损失的理赔,河南省此前已推出了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由于生产风险不一,河南省内各地区的保险费率并不一致,政府补贴比例也不尽相同。对此,5月30日,河南省委农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配合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尽可能减少小麦种植农户损失。
饲料原料成芽麦“去处”
已有饲料企业愿收购助减损
有专家指出,由于芽麦很难加工成面粉,大部分只能用作饲料加工。据财联社报道,目前已有企业开始着手收购芽麦用作饲料加工。一家饲料企业发布广告:“公司大量收购芽麦,到厂价格最高1元/斤,根据水分含量有价格差异,每天需要800-1000吨,水分超过30%拒收。”
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公司有自己的烘干机,现在收芽麦就是为了做饲料。现在芽麦收的多了,后续就会少收一些玉米,虽然玉米做饲料更好,但是芽麦价格便宜,所以现在更愿意收芽麦。”
河南当地一家粮食贸易商也告诉记者,“我们目前只收水分在30%以内的芽麦,会自己烘干卖给饲料厂,现在芽麦价格比玉米低,饲料厂确实是更愿意收芽麦的。”
据Choice数据,截至5月30日,玉米全国基准价为2691.43元/吨,收购芽麦不仅能缓解饲料企业的成本压力,也能尽量帮助受灾农户减少损失。
本文综合自潮新闻、南方都市报、极目新闻、财联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