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资料图】
最近院线新片扎堆上,艺联专线也跟着热闹了起来,有不少海外影展片和口碑小片陆续登陆内地大银幕,但都没激起啥水花,包括由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上周五上映,8天仅收得140多万票房的好莱坞温情喜剧《生无可恋的奥托》。
影片改编自高分畅销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2015年出了一部瑞典同名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9,在top250榜单内,是不少观众心中“优秀的小众冷门佳片”。
好莱坞翻拍的这部新版,班底更加明星化。除了老牌影帝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导演马克·福斯特也是小说影视化的能手,曾执导过《追风筝的人》《奇幻人生》等高分翻拍片。
片子去年年末在北美点映,今年1月北美上映,似乎想在颁奖季有所作为,但一路下来从票房到奖项提名都没啥存在感,7.6的豆瓣分数也跟瑞典老版差距不小。
瑞典版评分高于美国版
高分老版盛名之下,这部新版翻拍绝不能说烂。优秀小说的底子和好莱坞工业化的水平摆在那里,使它完全具备一部温情喜剧所需要的类型素质。故事通俗流畅、有笑有泪,演技也不掉链子,整体可看性不错。在叔参加的超前点映观影场,也确确实实听到了周围不少抽纸声和抽泣声。
一部质量过关、情感饱满、也有大牌明星领衔主演的片子,为啥却成了炮灰?除了当今整体大环境下,内地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兴趣的普遍降低,也跟本片自身呈现出的气质有很大关联——
由于是好莱坞流水线化的内容移植再生产,让影片少了瑞典版原生态的独特风格和贴合感,再加上没啥出圈的话题,笑完哭完感动完,能记住的亮点很少。“好看但平庸”,也难怪它生不逢时、遗憾退场了。
但就观影本身来说,这仍然是一部可以在周末坐下来,安静收获感动和治愈的片子。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把瑞典原版找来,对比着一起看看。
影片故事主线和原版完全一致,聚焦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怪脾气毒舌老头奥托。爱妻离世后,他一直郁郁寡欢、性格愈发暴躁,一边对社区里不遵守规则的邻居吹毛求疵、横加指责;一边悄悄计划着“一场有尊严的离世”。
但随着一个活力满满的年轻西班牙移民家庭搬入社区,奥托一成不变的生活迎来了喧闹与惊喜,他的“离世计划”也屡遭破坏。
今天借梯子,明天帮送医,后天求奶娃……在人情的借与还中,奥托逐渐和这家人熟悉、亲密起来,邻里间的温暖与善意重新填满奥托枯萎的内心,一心求死的他也开始发生变化……
故事主线听上去常规,不寻常的亮点在于对“奥托”这个古怪老头的性格塑造。
好莱坞新版继承了原故事的核心主题——对老派精神的怀旧坚守,对传统邻里关系的温情再现。
片中,奥托一心求死并非物质匮乏得过不下去,而是精神上“生无可恋”。
首先是挚爱离世,情感没了依靠,生活鳏寡孤独;其次是社会变化太快,旧时他所熟悉、信赖的社会规则和生活方式被强势改写,暗藏着老一代人内心难言的失落。
这种既不满意当下,又觉得被时代抛弃的心理其实是很多中老年人群的共同感受。对于“极其讲规则”的奥托来说,对抗方式也不是动动嘴皮,而是极端地固守着自己的旧世界。
他把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社区当成领地,每日执勤巡逻,小到一丝不苟地给垃圾分类,给自行车归位、碰到不守规则的人就疯狂吐槽;大到成为社区的民意代表,跟试图动用各种手段征收邻居房子的房地产开发商斗智斗勇。
在奥托千方百计地维持社区秩序的过程里,观众其实能看到他啥啥都会的超强行动力;在他嫌弃一切的态度中,感受到他外冷内热、对周围人难以割舍的关切和质朴责任感,体会到他外刚内柔的反差性格。
这一切,都是这个“看似古怪、实则可爱”的善良老头的性格魅力所在。
这种外在油盐不进、内里柔软重情的特质,也在他对过世妻子的无限深情中继续展露,感动了不少观众。
在一系列闪回中,影片又讲述了一个相当古典的浪漫爱情故事。
奥托和妻子年轻时一见钟情,结成夫妇后一生厮守。后来妻子虽被车祸夺走双腿和生育能力,但未能摧毁他们的爱意和生活。
妻子亡故后,两人的羁绊也没有结束。妻子的遗物一直完整保存,未曾挪位;奥托每天必须要做的、和社区巡逻一样雷打不动的事,就是去墓地和妻子“聊天”,这份牵挂深情和专一,实在令人动容。
剧情一层层“揭秘”后,奥托的人格画像也清晰起来。古板、冷漠、脾气差是表象,对爱人的专一痴情,对遵守公序良俗、乐于互帮互助的平民社区的无限怀念,才是他的底色。
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正直的传统”,也是当今社会难再保持、但其实无比被渴望的美好。
大概是因为影片里简单温情的邻里关系在疏离的现代生活里太难寻,奥托克服孤独、与邻居渐渐成为“一家人”的过程,看着总让人动容、欢欣。就算已知剧情走向,也可以被这些生活化的温暖小细节所打动。
从守护个人“小家”到社区“大家”的理念延续,也成了奥托获得救赎的希望。
新搬来的西班牙女邻居,性格大大咧咧,为人热情幽默,和奥托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女邻居多次“不识趣”的打扰,他才得以从一次又一次的自杀行动中意外“逃脱”。
一来一往,他品味到了美食、说出了深埋在心里的痛苦,体会到了“子孙”绕膝的快乐,再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被依靠、被信赖的温暖,在非血缘的邻里关系中,与人产生了联结与珍贵的情感羁绊。
美版影片抓住了思故人、念旧情、讲大爱的怀旧温情特质,但如果看过瑞典老版,也会意识到片子“顺利”到有些梦幻失真。
和这部美版不同,瑞典版更详细地展示了男主不好惹的性格和一板一眼的生活方式的具体成因。
他的工人阶级出身,父亲务实、阳刚风格的教育,日后妻子与人为善、积极互助的行为方式的耳濡目染……从阶级、时代环境,到家庭教育,再到亲密关系,观众得以切实了解、把握男主的过往和性格成因,从而能更深刻地同他共情。
瑞典气候上的寒冷,北欧文化里的疏离,以及欧洲老白男对第三世界移民有点小排斥的保守态度,都通过相当生活化的细节和偏冷峻的影像氛围,融入到了故事里,让男主与邻居们的情感递进显得更加珍贵。
美国版在男主前史刻画上更注重浪漫爱情线。为了强调煽情效果,删除了至关重要的父亲教育线索,导致人物行为逻辑的支撑力不如瑞典版坚实。
与此同时,美国版也更执着于打造男主的英雄形象,花了不少篇幅渲染他带领邻居抗议房地产商的斗争事迹,让剧情强势朝着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流调性发展。
演员表演上,汤姆·汉克斯自然是经验丰富,生动演出了奥托的前后反差感。但对比瑞典版男主更为强硬、凶狠的外形特质,一副好人脸的汉克斯还是差点天生“讨人厌”的气场,亲切有余、凶悍不足。
美国、瑞典两版男主形象对比
这版翻拍的遭遇,也提出了电影翻拍界的一个老生常谈但也老大难的问题——征用了人家的题材后,如何让故事保持特色or创新落地?
翻拍自法国片,最终拿下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好莱坞青春家庭片《健听女孩》,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故事本身没有那么挑地域,青春追梦的主题放之四海皆准。在小的家庭、生活细节上也做到了由内而外的美国化,还顺应了政治正确的时局。
再看《生无可恋的奥托》,画皮画得流畅,煽情配方不少,但画骨还是少了些灵魂和脉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典型案例了。
(文/motion、斯汀蜀黍)